网站首页 考研优选 考研知识 考研二战上岸经验与心路历程分享,考研二战的备考方法与经历

考研二战上岸经验与心路历程分享,考研二战的备考方法与经历

  考研二战上岸经验与心路历程分享   (一战350,二战382)

  我今年录取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外科。现在已是复试之后一周,回想起自己的考研历程,想写下自己的经历,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帮助。

  我本科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去年报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学硕),初试成绩350,但因为政治单科没过线(去年划线55,我考的52),所以没能进复试。之后调剂天津医科大学普外科,莫名其妙没有进复试(调剂考生进普外科复试的最高分356,最低分290+),公布名单那天我试图联系天医研招办,但一直联系不上,联系导师,导师给的回复是“名单是由研招办决定的,导师只负责面试,所以他也不清楚”。然后就不了了之了。之后也不想调剂了。

  于是我选择二战。

  我二战正式开始时间是在17年7月份毕业之后。之前4-6月份在医院实习期间也多少看了一些内容。在选择学硕or专硕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长时间。我去年之所以选学硕,是因为我确实想在研究生期间好好搞科研,而且也有读博的打算。但二战又选择了专硕,原因有二:1.学硕时间比较长,如果博士毕业可能要6年,之后还要规培3年,而专硕可以节约三年(我考虑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换了选择);2.我二战还是坚持报肝外科,外科更注重临床实践技能,选择专硕可以早接触临床,这是专硕的优势。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专硕。

  然后在学校的选择上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复旦中山医院肝外科今年没有专硕招生指标,所以我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肝外科。

  心态很重要

  二战的压力怎样,只有自己知道。我选择在本科院校备考。一个人提前租好了房,开始了二战。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适应和调整状态,反正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己也知道,二战的时间很充裕,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也没有像一战那样长,关键是心态。

  我一开始也想过给自己搞个学习计划,比如说每天几点起床,早上看什么,下午看什么,晚上又看什么,什么时候睡觉。但很快发现,这种计划不适合我,我也懒得去整这个计划。于是乎,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P.S. 我比较自律,所以总体上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到了中途差不多9,10 月份,我慢慢发现我竟然没以前自律了,才意识到原来以前的自律是因为在寝室有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现在独自一人,也就不那么自律了(比如说有时候不想看书了,就不坚持了,马上回寝室看电影)。甚至于有时候都不管考研结果怎样,有点行尸走肉的感觉。好在及时调整状态,也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其实学校也有很多二战的同学,原来班上的也有,但我并没有找研友,主要是自己喜欢自由。一个人可能有时候会孤独,但不会觉得约束,而且时间也完全由自己支配。当然,一个人备考的最大问题就是:有问题(专业问题或者心态问题)不能及时与别人沟通,所以需要自己解决,解决心态上的问题是很苦的。同时,也正因一个人备考,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内心竟然可以如此强大,这也是我二战最大的收获。这种良好的心态同样在考试那几天深刻得到展现:因为要回户籍所在地考试,所以在网上预定了酒店,酒店位置离考点有点远,而且到了那里才发现周围还有一个工地,晚上要睡觉了还在吵,而且考试临近平安夜和圣诞节,酒店附近晚上还有演唱会。我知道临时换酒店肯定很难,而且可能还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所以我试图发现了它的一些优势(比如说,虽然酒店有点吵,但酒店内部还比较安静),从而接受了那里,并及时调整好心态,也就能够从容应对。

  我开篇说这么多,就是要强调心态的重要性。心态真的很重要。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好好的心态,遇到突发情况要学会调整,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各科备考简介

  一.专业课(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所用书籍:贺银成系列

  第一阶段(7月1号-9月10号):看课本。内容按照去年大纲全部看。有自己觉得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知识点做好笔记(可以做对比性记忆,把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同时每看几个章节,回过头来做相应的同步练习,遇到好题做好标记,方便后期回顾。同时也结合相关视频进行辅助性理解。

  第二阶段(9月11号-10月26号):看讲义。以辅导讲义为主,进行第二轮复习。各科复习顺序按照自己的习惯,六门课不一定非要按照以前的上课顺序进行复习。因为辅导讲义已经进行了重难点标注,每一章节也都有相应的表格进行归纳,所以复习起来更有框架。同时有了第一阶段的铺垫,这部分复习进度快了很多。同时做好笔记。第二阶段也再次运用同步练习,再做一遍(你会发现以前错的题有些还会错)。好的题同样做上标记。

  第三阶段(10月27号-11月底):做真题。可以选择纸质书籍,也可以用更为方便的APP,我用的“医教园”(很不错的APP,不仅有分章节的真题归纳,也有历年真题供你检测)。我按照每一章节做题,这样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地方有困难,以便于进行强化,重点难点易混淆知识点可以收藏,同时里面有很多同学提供了各种记忆方法(虽然有点浑,但对考研有用)。当然也要做好笔记,以便于后期复习。

考研二战上岸经验与心路历程分享,考研二战的备考方法与经历

  第四阶段(12月初-考前):查漏补缺。针对每一门课程的重难点章节再次进行复习,同时按照年份做真题。把之前APP收藏的真题再看一遍。在中旬可以开始看笔记(笔记并不在于多与少,关键对你有用)。当然也做了几套模拟题,检测自己的复习成果,保持做题的感觉。按年份做真题以及模拟题尽量选择在早上,因为西综考试时间就在早上。

  P.S. 具体复习阶段安排因人而异,这只是我个人的方式,仅供参考。

  二.英语

  参考用书:何凯文系列+恋恋有词

  前期从4月-7月:只是每天抽点时间看看单词,每天一单元。

  7月-9月:专攻阅读。何凯文阅读精析每天做几篇,摘抄文章里好的句子,句型,短语以及单词。同时在前期基础上单词再过一遍。该阶段做阅读不讲快,要仔细。每一篇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具体做阅读的技巧请看何凯文的视频讲解。我在这两月也看了何凯文的时文精析,每天一篇。

  9月-11月:各个板块没有细分。开始还是以阅读为主,到10月份之后逐渐开始按照年份做真题(时间安排在下午,以对应考试时间),做阅读要控制时间,我每一套真题的阅读控制在60分钟左右。我的作文用书是王江涛的,他的有些模板还是值得借鉴的。到后期我每天阅读量逐渐减少,有时候每天一篇。

  11月下旬-12月中旬: 作文为主。我每天早上背一篇作文或者模板,晚上默写。有时候也可以自己改动一下某些句子。这一阶段买了何凯文的预测题(难度比较大,权当是感受一下陌生的试题,不用在乎正确率)。之后买了何凯文的点睛班,感觉还可以,他主要有三个模板,每个模板对应一个命题方向,全部背诵(真心觉得不错)。考试作文用了其中一个模板,同时也添加了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还是比较满意的。

  P.S. 其实完形填空我觉得是比较好拿分的,而且也用时不长,性价比很高。新题型排序有点难,考试时如果遇到这种题型,可以放在后面做,翻译我个人没有什么技巧,如果时间够尽量调整语序更通顺。以上方法只代表我个人经历。

  三.政治

  参考用书:蒋中挺+任燕翔+肖秀荣

  9月-11月:看书同时同步看视频,同时做练习题。我选择的任燕翔的1000题以及蒋中挺的800题,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做了两遍,史纲和思修做了一遍。

  11月-12月:做真题。选择题按年份做,分析题只是看出题的方式以及答题技巧。11月中旬开始背诵分析题,分析题用书为任燕翔的《主观题应试宝典》,结合他的直播进行背诵,效果要好一些。后期也买了“蒋五”“肖八““肖四”,只是选择性背诵。

  P.S. 我一战政治只考了52分,主要原因是分析题出了问题。一战虽然我也背诵了很多,但考试的时候答得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我背了却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在此也告诫大家分析题一定不要只是背诵,必须要搞清楚“问什么答什么”,否则背下来也不知道它是答案。

  复试经验

  我在初试分数公布之后,通过邮件联系了导师(邮件内容包括对自己的介绍以及对专业的兴趣,还准备了一份简历也通过邮件发给了导师),后来又要了导师的电话和微信。复试准备了两个周(包括中英文自我介绍,准备笔试以及临床操作)。操作看了执医视频,还找朋友练习了体格检查。华科复试时间很早,3月8号开始。我在7号下午去科室见了导师。(大家到时候也可以提前去见导师,面见导师可以让导师对你多一些了解,毕竟面试时间有限)。笔试考的诊断学,内容为检体诊断部分,包括名解和简答,不难(大家在准备复试时,最好联系报考院校的学长学姐,了解清楚考试内容,题型等)。机考(心电图, X线, CT, 实验室检查)心电图部分很难,花了很多时间,导致其他题没做完。(在此告诉大家,先做简单的,难的留在后面)。操作考试分三站,每站6分钟,由于在准备复试时没有把握时间,考试的时候每一站时间都不够用。(所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卡好时间)。我们普外科6个科室一起面试,总共12人,面试时间很短,首先做中文自我介绍(在准备时千万别忽略了中文自我介绍),然后听听力,概括所听内容,之后翻译一个病例分析。专业上的问题没有问。

  P.S.面试最大的感受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在台下准备得再充分,一走进面试现场,能够发挥7成就很不错了,尤其是主考官像杀神一样坐在你面前与你对话时)。面试时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别慌,因为老师问的问题可能比较专业,回答不上来也不要胡说,要诚实。在着装上男生尽量穿西装,显得正式而且精神,女生不用那么正式,我们面试的时候女生基本都穿的自己平时的衣服,随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