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笔记与核心思想详解》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权威浓缩精讲版》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核心试题详解》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精华精讲》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最长考题目求解方法荟萃》
《北师大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综合+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讲义与核心知识诵典》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姚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0:46-21:09
干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0:35-16:16
樊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32-16:34
敖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41-17:10
殳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1:14-17:18
寿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31-20:05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要领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我主要说一下后期冲刺阶段的复习吧。冲刺的时候我真题做到了第四遍,第四遍任务量很小,把历年真题阅读完形和翻译看一遍知道文章在讲述什么主题,自己给文章起个名字然后把历年真题的阅读题干看一遍,总结一下问题的类型有哪些,要真真正正自己去总结一遍才能记得熟,所以不要偷懒哦。ps:形近意近单词:在背单词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一些单词是长得很像或者意思相近的,很容易搞混,就在自己单词本的后几页开辟了这个专区,在每天背单词的过程中记录这些单词,不断记录增加也就逐渐分清了它们。这样可以减少在阅读中因为对一个单词的意思的混淆所产生的错误,自己感觉这对完形填空也是有用的。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说到政治,现在都很满腔愤慨,我当时学的很痛苦的,最后是险过线呐。9月后旬开始看的,第一遍(红宝书)看的很粗略,就跟翻书一样的和着(肖)1000题做题,结果后来就被自己坑了。因为时间是花了,却没试着去理解,所以效果不好,就开始焦虑了(因为越到后面时间越紧,压力也开始大了),感觉这真的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忧伤的一门了。所以建议第一遍好好看吧,不要胡乱看,后期的时间都是很重要的。政治早期就打好客观题基础,理解好知识点,在三件套之后我推荐买同样是肖秀荣出的知识点提要,很多同学选择了疾风劲草背诵,我也买了一本,但是对于那种画风清奇的配色实在接受无能,并且听说其中错误很多也就放弃了它。事实证明,即使是决心背诵疾风劲草的同学最后也没人去背。我建议如果不是想在政治上拿80以上的分数就不要再想着背诵选择题部分的知识点了,真的太浪费时间了。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古代文学的袁行霈版是考研必读的一本教材。几乎每个学校都会考文学史,而这套教材则是当下最权威的文学史教材之一。可以从每一编的编写者身上看出,他们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人士。在阅读这套教材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结合作品原文去体会其中的知识点,要记住的是我们要通过“体会”而不是“背诵”来掌握。举个例子,屈原《离骚》中的“求女”这一段意义,教材上的论述相对简单,但要深入论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作品原文去探讨“求女”中的“女”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要“求”等等问题。仅仅懂得屈原的“美政”理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这个话题一直存在众说纷纭的情况,我们可以多看几篇论文,梳理出不同的见解。
再比如,《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的心理变化问题,如果单纯地依靠教材中的论述来回答,其实是过于肤浅的。仅仅知道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个性解放的呼吁以及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是远远不够的。要讨论她的“心理变化”,我们必须了解产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过程和结果等等,所有这些细节都需要我们回到原文中去探究。因此,对于袁行霈版文学史,一定要结合原著来理解教材中的每一句话。
这本教材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我建议大家看一下配套的李凡文学1000题。在过去的20年中,古代文学从一个单独的考试科目发展为大综合科目中的一门专业课,但它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少。在整个300分的卷子中,涉及古代文学的分数超过了145分,可见其重要性。一级知识点包括《诗经》、《左传》、《国语》、《战国策》、《孟子》、《庄子》、屈原、司马相如、司马迁及《史记》、两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曹操、曹丕、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南北朝民歌、谢灵运、鲍照、谢朓、庾信、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李煜、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及江西诗派、陆游、辛弃疾、李清照、关汉卿、王实甫、《琵琶记》、《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