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考研辅导班详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人大哲学院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铸就成功考研路技巧讲解》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考研历年真题精选与超精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考研要点创新高效记忆》
《人大哲学院中西哲学史+哲学专业综合考研技巧精讲与高分突破》
《人大哲学院中西哲学史+哲学专业综合习题超精解与考研指导》
《人大哲学院中西哲学史+哲学专业综合考研真题知识精解精析》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季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0:30-18:44
喻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54-15:04
桑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8:45-13:41
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7:46-14:51
莫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9:53-16:32
贲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8:17-13:08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技巧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坚持的学习,而且英语的进步并不明显,可能你认真学习了一个月仍然看不到自己的提高,其实这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因为看不到进步就不去学习,英语单科不过线,这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一定要重视英语。建议大家下午2-5点复习英语,暑假以前的基础阶段主要是背单词,做96-04年真题阅读,每一篇阅读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分析,掌握文章中的所有单词、词组,分析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每一个句子结构都要弄懂,特别是长难句,最好全文翻译甚至是背诵。前期是打基础阶段,刚接触真题阅读觉得很难正常,错的多正常,做的慢也正常,不要灰心不要失落,学习都有一个过程,慢慢就会好。到了暑假开始进入强化阶段,以近十年真题为主,特别注意最后两三年的真题不要动,留到最后模考,真题数量很有限,一定要珍惜着去做。这个阶段仍然是以真题阅读为主,向上面所说认真分析每一篇文章,最好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把生词、词组、长难句记下来,一周复习一遍本子上记下的内容。真题阅读要反复的去做,去琢磨,去研究,至少要做三遍以上,找到出题规律。这个阶段可以开始翻译的单项训练,英语的翻译是有难度的,句子不仅长而且每句话都会有生词,建议大家刚开始要认真细致的分析,把近十年的真题翻译句子好好的弄透。作文部分基础差的同学暑假就可以开始,基础好的可以从九月十月开始,千万不要相信作文模版,认为最后一个月背背模板就行了,这样的作文一定是低分。推荐大家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这本书,里面有历年的真题和必背范文,我当时是按类,把真题中出现的每类题型的作文都至少背一篇,背诵完默写,修改错误,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前,反复的背,背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后期自己用背过的文章试着写写作文,作文一定要坚持练习,考研作文跑不出那几类题材,考试时把背过的文章灵活套用就好。新题型大家把05年以后的真题反复做,找到规律,特别是代词的考法,不难。完型我没有太认真的准备,因为完型的分不好拿,做完型的时间也很少,能拿个4、5分基本就不会拉分了。最后两个月冲刺阶段仍然是以真题为主,反复的做真题,找到做题规律,12月开始每周六下午进行英语模考,可以用真题,可以用模拟题,这时候重点是学会把握时间,熟练做题顺序,模考很重要,不能缺少。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我是十月份之后才开始看的,我用的政治教材是考试中心编的政治红宝书和大纲解析配套练习,红宝书是划好重点的,很清晰明了。我也翻过政治大纲解析和序列一,任汝芬的序列一比较清晰。政治选择题也很重要的,可以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因为光看红宝书,有些知识点可能只是进入眼睛了但是没有进入大脑。后期冲刺的时候,其实政治也可以不背,只要你把知识点总结清晰了,知识点都到你脑子里了,考试的时候有的写就好了。关键是知识点要归类到位,其次是书写要整齐,每一行最好不要倾斜。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622中西哲学史这门科目可以说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这两个部分的分值是相同的,各占75分,而且题型也是一致的。每个部分都有四道分析题,考生需要选择其中三道来回答,每题25分。
对于复习方法来说,我可以发现近几年的试题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史还是西方哲学史方面,都越来越注重对哲学史线索和哲学专题的考察。下面我就给大家展示一下今年的考题,并进行一些说明和分析。
首先是中哲部分的论述题。第一题是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异同,第二题是庄子的齐物思想以及对魏晋玄学的影响,第三题是戴震对理学人性论的批评,第四题是关于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接下来是西哲部分的论述题。第一题是根据巴门尼德在其残诗中提到的系词“是者”的论述,探讨形而上学存在论的奠基者和引路人,第二题是试述奥古斯丁对于信仰与理性关系的基本看法,第三题是试述康德的先验幻相学说,第四题是论述笛卡尔的直观和演绎思想。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分析,我可以发现中哲的1、2、4题以及西哲的1、2题都包含着对哲学史线索和哲学史主题的考察。因此,考生们在回答这些题目时不能简单地把书中的内容搬运到答题卡上,而是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自己进行一些原创性的思考和整合。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西哲的第二题,虽然看似只是对奥古斯丁观点的考察,但如果想要得高分,考生的答案必须将回答归结到“信仰和理性”这个大背景下,这也是哲学科班所强调的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对于622中西哲学史这门课,我认为背诵是基础,并且需要不断深化对哲学史线索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轻松地应对千变万化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