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辅导班:首师大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经验知识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辅导班:首师大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经验知识方法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辅导班详情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辅导班为报考首师大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核心考点详解与权威辅导》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考研重难点精解》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流行音乐研究)实用考研要点精编手册》

《首师大音乐学院中西音乐史+和声与作品分析考研精编综合复习指南》

《首师大音乐学院中西音乐史+和声与作品分析考研二十大题型秘笈讲授》

《首师大音乐学院中西音乐史+和声与作品分析考研轻松突破重难点》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窦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7:44-21:10

强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0:15-13:42

杜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11:02-19:22

范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9:44-13:39

从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8:53-14:24

梅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11:14-18:24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知识方法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背单词的话,除了用何凯文1575,我还在手机上背单词,用的扇贝单词。(3月份开始打卡,到现在打卡352天,可以说已经对这款软件产生了感情,也加入了学习小组,认识了许多学习英语的小伙伴)其实软件本身并不能帮你提高单词量,但是它会提醒你,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进步。很喜欢扇贝的标语,“扇贝知道,你在改变”。为了6月份过6级,每天定的任务是,单词200个,听力40句,新闻5篇,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学英语,吃饭时候看新闻,走路时候听听力。晚上10点多从自习室回来,还要赶在12点前做完所有任务,完成打卡。至今记忆犹新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选择题占到一半,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次考研,我在10、11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点攻选择题。这些选择题都是政治模拟题的电子版。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每年变化不大,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一共10来本电子书,我把其中的选择题都做了,每天1~2套。不熟悉的知识点,做完后一定要回归书本,看书里原话是怎么讲的,易混淆的和自己常错的知识点简单地背一下。第一遍背可能很痛苦,但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做题的质量有所提高。由于是电子版,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错题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里,以便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中西音乐史

复习要点:

1. 中西音乐史的时间线: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等。

2. 中西音乐史的重要音乐家和作品:了解各个音乐时期的代表性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例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贝尔里奥兹、斯特拉文斯基等。

3. 音乐理论和分析方法: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包括音阶、调式、和声、旋律和节奏等。

复习方法:

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表和个人情况,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 多媒体学习:利用音乐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深入了解各个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作品,加深对中西音乐史的理解。

3. 制作笔记和思维导图:将重要的知识点、音乐家和作品整理成笔记和思维导图,方便记忆和复习,同时也可以帮助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

4. 做题训练:找一些历年考研真题或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考研专业课二:和声与作品分析

复习要点:

1. 和声基础知识:包括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体系、和声规律和和声技巧等。

2. 作品分析方法:学习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和声结构、曲式和表现手法等,重点关注与流行音乐相关的作品。

3. 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特点: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和演变趋势,包括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等。

复习方法:

1. 掌握基础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掌握和声的基础知识,理解和声规律和技巧的运用。

2. 分析音乐作品:选择一些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和声结构、曲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3. 听音乐、看乐谱:结合听音乐和看乐谱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感知和理解,加深对和声和作品分析的认识。

4. 与他人讨论: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复习心得和分析成果,互相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