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指南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经验备考重点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经验备考重点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精讲考研核心要点典藏》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真题综合题源精讲手册》

《北京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独峰教育考研技巧运用精要》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详解及复习权威指南》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考点与实战技巧双向突破》

《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世界近现代史考研真题中的典型题剖析》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19-18:35

元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02-20:34

傅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14-17:57

阴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8:12-20:08

台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1:17-20:38

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二10:08-16:02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备考重点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首先,记单词是最基本的。我当时用的是绿皮乱序版,一共有50个list,我按照《17天突破GRE单词》里面的方法,将一个周期定为30天,按照记忆曲线每天看2-4个list。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不断重复。如果顺序记忆,可能每个单元记忆时间会间隔一个月甚至更长,这时,之前记过的单词有些根本记不得。但是这种方法一个周期实际等于每个list都看过十几遍。我用了五个周期,也就是五个月的时间来记单词,十月份开始就不用再看单词书了,因为这时会发现基本上阅读理解生词已经很少。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我个人经验有必要报班,考研政治班的老师我承认很厉害,也很幽默,跟着老师学了很多理解性的内容还有解题思路。书我用的肖爷爷的,他出的系列题都挺棒,1000我是刷了三遍,关于政治我是准备了笔记本,一遍一个笔记本,红笔蓝笔铅笔,等到11月份才会做第四遍,把答案填在书本上,8套卷4套卷我也是按着这个方法来的,感觉效果挺不错。最后的冲刺我买了小黄书,因为到最后一个月你的政治只需要练手,所以多搜刮选择题练手,但千万不要做大题,最后四套卷大题是必背的,不要害怕背不了,后期你自然会背熟,即使考场上遇不到原题,你也会答了,相信我!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考研政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复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这门课程时,首先要梳理好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马哲、政经、科社。其中,“科社”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相对于旧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所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要通过了解19世纪欧洲历史等背景来加深认识。

科社原理广泛存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众多著作中,如《雾月十八》、《怎么办》等。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原著,这对于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认知和理解非常重要。

另外,考研试卷中,科学社会主义往往考察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无论是专业课一还是专业课二,往往都会有一道分值较高的大题是与当代中国相关的。对于这部分内容,建议背诵考研政治知识点,不需要单独准备。

考研专业课二: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是考研政治的另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了从16世纪到21世纪的历史。这段时间长达500多年的人类历史,知识点极其庞杂,涵盖范围广,而且考卷上出题思路较为复杂,题目涉及较多偏难的知识点。

在复习近现代世界史这门课程时,需要广泛的阅读,并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思考和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思考的分析题在该门课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题目往往只有两道大题,但是每道题的分值较高。因此,思考和总结能力对于增加分数尤为重要。

在阅读世界史书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自己整理知识脉络以增强记忆。比如按照时间轴或者按照国别等进行整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影响和意义等要素。

当在考场上回答基础问题时,无非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影响和意义”的思路进行回答,没有难度。这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储备和记忆,因此这门课往往拉不开分,上岸的考生大致都在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