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辅导班:北师大教育学部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备考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辅导班:北师大教育学部学科教学(历史)考研经验备考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师大教育学部学科教学(历史)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满分试卷精讲精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60天突破考研极重要题型》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考研专家知识精讲普辅版》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综合+教育实践与方法考研热门考点精学速记》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综合+教育实践与方法考研专家名师精华点拨》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综合+教育实践与方法考研复习指南》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章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六10:12-18:09

詹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8:54-21:40

祝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11:37-20:30

曾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一9:51-14:41

卫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8:12-13:46

印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7:09-19:25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备考诀窍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作文的练习一定要诚实,就是不能光看,懂了不行,想了不行,只有写了,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情况,而且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时间来写,最开始可能看到题都不知道啥意思,慢慢的就会发现作文的套路,最终一定会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万能句型模板,有条件的一定要找英语很好的同学或者老师来帮忙修改,只有在不停的修改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所提高。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一开始是马原,到思修,到近代史,再到毛中特,到11月中后旬才听完,但这只是从框架上去把握的,然后还得把四本讲义看一遍。政治红宝书我也买了,但我一直没有翻过。由于政治的真题具有时效性,因此真题的意义并不大,等我把四本讲义看一遍,基本已经到了冲刺阶段,这时候,时政部分的讲义也来了,我一方面是通过看老师归纳的热点与评析,另一方面是通过做冲刺题。政治的冲刺阶段都是做的冲刺题,再根据冲刺题的考点把相应的讲义内容过一遍。肖四肖八蒋五我都买了,我好像是考政治的前一晚或者前两晚才开始背的肖四的大题,那天晚上我一直在背肖四的大题,背完就睡觉了,想想我也是醉了。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考研专业课一《教育综合》的复习要点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为了打好专业课的基础,首先要找网课进行听课,但前期一定要注重理解。边听课边理解,还要做好知识框架的梳理,为后期的背诵做好准备。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只会死记硬背是考不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但是不会背书什么学校都考不上。

在考前,我将专业课一的四本书背了十几遍,每天都要背书。有时候会遇到背了好几遍都记不住的内容,比如《外国教育史》中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法案,背到崩溃,背到想发脾气,背到怀疑人生。但是最后还是选择接受它。专业课的学习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前期以听网课理解内容和做框架为主,第一轮背诵花了一个月,第二轮背诵花了20多天,第三轮背诵20天,第四轮背诵16天。后面越来越快,到考前那几天基本上一天两本。考试的题目都是主观题,没有客观题,所以背诵上最好是抓大放小,记住框架的前提下不断填充细节。同时还要进行练题,我是在第四轮背诵开始默写的,白天背书,晚上练题默写,熟悉一下做题的状态,写多了就习惯了,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动笔略带犹豫,影响写题速度,毕竟都是主观题,写得慢了可能会在考试时写不完。同时还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历年的真题,这个非常重要,研究了真题就知道考试的题型和出题的方向,备考会更加有针对性。

考研专业课二《教育实践与方法》的复习要点主要是教育素养与思维。这门课的题目比较灵活,开放性的题目比较多,没有标准答案,重点考察教育素养与思维。有一些知识点与专业课一《教育学原理》部分是重合的,所以专业课一一定要学好,尤其是《教育学原理》部分。建议关注一些教育类公众号,总结其中的观点,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例如,我总结了一些关于对“双减”的看法,这些观点可以用于回答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的论述题,虽然最后并没有用到。在答题时,建议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分维度思考。无论是专业课一还是专业课二,分维度思考都非常重要。至于分值最高的50分设计题,注意结合过往的真题,或参考相关论文的研究设计和过程,多写多练,自己总结出一套关于研究设计的模板,这样在考场上就不会慌了。建议在系统学习专业课一至少一两遍之后再开始专业课二的复习,因为专业课一永远是基础,只有专业课一学好了,学习专业课二才会不那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