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辅导班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辅导班为报考中政法(法大)社会学院社会学的学员提供针对性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与报考院校专业定制指导方案,全程监督陪伴,布置随堂作业,结合命题规律进行模拟实战。根植于多年的积淀,为学员提供有用的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讯息与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辅导参考资料节选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高分传奇-15周解决考研历年真题》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考研命题人全真分析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历年考研真题超精解读》
《中政法(法大)社会学院社会学综合一+社会学综合二考研命题核心思路分析》
《中政法(法大)社会学院社会学综合一+社会学综合二60天突破考研》
《中政法(法大)社会学院社会学综合一+社会学综合二考研特别策划与战略指导》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考研培训师资概况节选
籍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20-18:09
穆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五7:06-20:45
郁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0:50-20:20
茅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40-17:06
凤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9:35-17:53
查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0:10-17:42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中政法(法大)社会学院社会学考研备考要领与经验
考研英语经验节选
作文——因为我前期的复习效率不算高,原定的10月开始背作文的计划也没有得到实行,所以直到考前一个月才开始看作文格式、背模板,不推荐我的这种冒险做法。就我有限的经验来说,多研究历年英语一、二的作文真题还是很必要的,仿写或直接背优秀范文都可以。关于英语,无论底子好与不好,只要能够坚持,而且用心,最后结果不会很差的,另外关于最后的模拟题,我一套都没做,感觉跟真题水平不是差一星半点,当然看大家各自情况啦~
考研政治经验节选
我是从考纲出来之后开始准备的政治,个人觉得政治这门课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准备就可以,太早了也没有必要,因为政治需要一直保持看书状态,否则前期看的都会忘了,这就导致太早开始复习的话,时间成本有点高。不过也不能11月才开始复习政治,到时候各科复习压力都很大,时间过于紧张。我当时是先看一遍精讲精练,不做题,然后第二遍的时候看2章精讲精练,配合着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第3遍开始精讲精练配合风中劲草看,然后做1000题中相应章节标记的题目。
考研专业课经验节选
考研专业课一:社会学综合一
复习要点:
1. 社会学基本概念:社会、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
2. 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交互主义等;
3. 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4. 社会学研究领域:家庭、教育、社会阶层、社会变迁等;
5. 社会学经典著作:马克思《资本论》、韦伯《社会学的对象》等。
复习知识:
1.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2.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及其内涵;
5. 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社会学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
复习方法:
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表,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2. 深入理解概念: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其内涵;
3. 多做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可以选择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4. 多思考实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社会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5. 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考研专业课二:社会学综合二
复习要点:
1. 社会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
2. 社会学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社会政治学等;
3. 社会学研究理论:社会学范式、社会学理论体系等;
4.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方法论的发展等;
5. 社会学研究实践: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方法、实践案例等。
复习知识:
1.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的定义和特点;
2. 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社会政治学的理论和实践;
3. 社会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和演变:社会学范式的发展、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4.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方法论的发展;
5. 社会学研究实践的案例和经验: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方法、实践案例及其分析。
复习方法:
1. 深入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理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多做题: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可以选择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3. 分析实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将社会学研究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理论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5.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表,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