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一:只看真题并不靠谱
很多学生认为真题最接近于真正的考试,所以临近考试就一直“死磕”真题,其实这样收效甚微。
首先明确一点,真题肯定需要好好研读,但是只看真题并不靠谱。因为真题出现过的试题,一般近五年肯定不会再重复出现,我们需要看的只是其中的知识点和一些答题技巧。
在把这些深层次的内容研究透彻后,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就需要开始看以往做过的大量练习题,进行回顾和整理。对于易错题、新型题要进行反复学习,加强印象。
同时还要自己进行模拟考试,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对能力,而不是一直对着真题一遍又一遍磨蹭,这样容易造成“全部掌握”的假象,毕竟真题早就已经烂熟于心。
踩坑二:深陷“题海战术”并不明智
临近考试前,不少学生都会陷入“题海战术”的怪圈,通过大量做题给自己心理安慰,然而这样真的管用吗?
进入冲刺前,题目选择要本着“少而精”原则,及时消化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才最重要,而不是一遍遍机械式做题。

通过针对性试题进行查漏补缺,透过试题看到背后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此时建议考生可以做“限时训练”,从而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准确度,避免在真正的考场上手忙脚乱。
踩坑三:过于偏重弱势科目不科学
很多学生认为最后关头就应该查漏补缺,于是将所有精力都分给了弱势科目上,这种方法正确吗?
需要提醒考生,一定要学会适当取舍,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弱势科目上,导致最后忽视了优势科目,在考场上失去答题感觉,最后优势科目也被迫成为“拖后腿”存在。
在最后冲刺期,一定要做到强弱并进,不能死磕弱势科目。可以在一些比较重要,或者见效比较快的科目上适当分配时间。
总的来说,即使进入最后冲刺期,考生也不能自乱阵脚,要稳住心态、稳扎稳打,顺利度过最后的关键期。
既不能死磕真题,也不能过于偏重弱势科目,而是要做到刚柔并济、强弱并进,从题海战术中解放自己,让复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