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文章!发文章!发文章!
在申请考核制逐渐成为博士招生主流方式的形势下,因为无法考试,已发表的文章成了检验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
因文章撰写及发表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建议在硕士前一年半内多发表文章,后面一年半的时间可用来等待发表,以及根据审稿意见修改文章,撰写硕士毕业论文以及博士考试等。
如果全部放到硕三一年来做,一方面文章未发表,会有焦虑的心态,无法安心下来复习,也在联系博导时手中空无一物,没有优势。
此外,如果可以发表专利,也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选择。
第二:向硕导表达读博的想法
如果硕导本身是博导,是否考虑继续读他的博士。
如果不是,看硕导有无推荐的学校或导师。一般导师是很支持你继续读博的,他认识的导师多,会知道你的研究方向更适合哪位导师。
若经由自己的硕导引荐,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第三:搞好自己的学习

学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成绩,话说的再好,如果拿不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还是难以考上博士的。
平时学好专业课和英语,多阅读文献,尤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尝试写文章,做实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能够使你博士生涯更能从容应对。
第四:确定几所目标学校
查看近几年的招生简章和录取学生分数,或者申请考核制需要的条件,看看自己硕士这三年要做到什么水平才能达到这些条件。
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努力。尽量不要只选择一个学校,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多选择几所。
第五:英语很重要!
在硕士期间平时需要经常阅读国外文献,英语水平高的话更有利于关注国外最新科研进展,发表SCI如果英语好更是会顺利很多。
好的英语口语在会议中可以更方便与国外同行开展研究,在生活中与留学生交流。
而且,考博英语较难,一个较高的英语分数也能让你在一分必争的考试中获得优势。现在即使是申请考核制也依然需要英语考核报考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