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考研百科知识 考研专业指南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辅导班: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经验复习要点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辅导班: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经验复习要点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辅导班详情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辅导班为报考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的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考研培训课程,根据个人情况定制复习知道方案,全程监督管理,随堂作业布置,模拟实战预测。依托多年经验积累,为学员提供实用的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动向与相关资源!

参考资料与教材节选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10年真题超全分析与演练》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真题详解与高分技巧讲授》

《北京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交叉学科)考研热门重点知识全攻略》

《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实战指导全书》

《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核心试题详解》

《北工大材料与制造学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180道不得不做的题目》

注:具体教辅材料以实际为准。

辅导师资安排节选

师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22-14:07

林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7:39-14:50

桑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三11:47-15:49

凌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7:41-14:42

蒋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四9:12-13:19

祖老师 授课时间:每周日11:46-17:48

注:具体时间以师生实际商议为准。

考研经验复习要点

考研英语复习经验概要

作文我跟的王江涛,就是道长,就一个字,背。我开始以为我能背好多,后来发现想多了,别定计划,几天一篇那种。。就背,背完了默写,什么时候提笔就写没有错误,背的很顺畅再背下一篇,我觉得还是先保证强化各十篇一共二十篇就很好。作文你对自己要求不是特别高,十一月开始都可以,但是要认真啊~太早容易忘记和懒散。关于背单词,考研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占到60分左右(满分100),你这个单词认识了就可以了,没必要会它的拼写。还可以去看朱伟的恋恋有词。花学英语总时间的1/4去背单词吧,不能再多了。

考研数学复习经验概要

数学整体就是刷题,我做的是张宇的《高数十八讲》,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习题集有《660题》《真题大全解》、各种八套卷、四套卷(记不太清了)。主要说说经验教训吧,数学整体在于理解,线代这门课虽然分了六个章节,但是学下来你会发现其实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须要着重进行总结对比。数学会有很多困难的知识点,一开始会留着,结果越攒越多,干脆直接找老师答疑。

考研政治复习经验概要

政治的话,选择题错惨了,大题还行。政治倒不用太急着复习,感觉太早了后面也会忘的吧。也许可以九月份十月份先大体地看完整个政治框架,之后可以跟着一个教材学,同一种教材不同阶段都有针对性的书的,我没买很多,就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简版核心知识点,1000题练选择题还挺好,还有时政。前面先熟悉知识点把选择题弄好了,大题可能最后一个月集中攻破?到最后不是有各种老师出的政治押题卷嘛,可以多买几种,没准大题压上了呢,当然也可以买一两种。提高政治选择题正确率呀,很重要。我考试的时候多选总犹豫,结果一犹豫就错,好惨。我是个不太成功的例子,把握好选择题呀!

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概要

一、复习要点:

1. 宏观经济环境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了解宏观经济环境对资源环境经济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

2. 资源配置与效率:学习资源的有限性和有效配置的原理,了解资源的效益分配方法和评价指标;

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掌握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价方法和应用,包括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等;

4. 市场规制与环境政策:了解环境政策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掌握市场规制的理论与实践。

二、复习知识:

1. 分析资源环境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稀缺性、效用、纳什均衡等;

2. 理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包括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市场失灵等方面;

3. 学习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掌握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等;

4. 理解环境政策的目标与实施手段,了解环境规制的原理与效果,包括排污权、环境税等;

5. 掌握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沿领域,了解国内外相关的最新进展。

三、复习方法:

1. 充分阅读教材和经典论文,对重要概念和原理进行梳理和理解;

2. 多做习题和实例分析,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3. 参加课程讨论和学术研讨,扩展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4.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加深对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提高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